崔彦玲(郑州大学)
科学院之行
怀着一颗好奇和忐忑之心,我踏上了此次中科院的夏令营之旅。走出北京火车站,映入眼帘的便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夏,热闹非凡的车水马龙。从未出过远门的我,觉得这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和美好。干净的街道,热闹的北京市民,浓郁的文化政治气息……种种这些,都让我心中增添一份归属感。
踏入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大门,发现这里堪称热闹的北京城中的一片安静祥和的净土。人人轻声慢语,专注自己的领域,让每个浮躁的心灵在此得到净化,得到沉淀。第一天的开营仪式是在欢快温暖的氛围下度过的,随着轻柔的音乐响起,在两位老师无微不至的照顾和精心准备下,我们共同分享了蛋糕,彼此做了自我介绍,也对研究所的环境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便是享受了一场气势磅礴的听视觉盛宴,从朱副所长对全所研究的整体把握到下午各实验室老师的简单介绍,从聂老师高屋建瓴的报告到每位老师的真知灼见,都令我受益匪浅,坚定了自己从事科研的决心。
7月16号,我们乘车集体去参观廊坊实验室。这里有分布式功能—太阳能的综合利用,航空发动机的制造模型,环形的循环流化床实验装置,当然还有储能研发中心的一套新型的空气储能系统。在各位师兄师姐的耐心讲解下,我初步学习到这些实验装的产生背景及工作原理。比如储能研发中心的新型空气储能系统,目前研究技术可能不太成熟,但应用前景却十分光明,相比于以往的蓄水储能,这套系统更适合于缺水地区,不必受地理位置的限制。随着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解决能源危机短缺的问题已经是一个当务之急。开源和节能这解决这一现状的两大重要手段,将能源收集起来,让合适的能源在合适的时间应用在合适的领域。毋庸置疑的是,这七个研究中心都本着这个原则潜心地做研究。这些把握深深吸引,希望能来到这个研究所来继续进行的梦想。
今天上午,四位德高望重的科研人员向我们分享了他们的成长足迹,赵庆军老师的娓娓道来,刘启斌老师谦逊平和的学习姿态,田振玉老师真知灼见的见解,陈海生老师的幽默、潇洒与淡定,都令我深深折服。“以天立语,解物之道”。探索物与物之间的奥秘,揭开其真实的面纱,这本身就是一件令人欢欣鼓舞的事情。树立远大的理想,听从内心的声音,这时四位老师给我们的建议。是啊,科研、就业还是出国深造,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在人生道路的每一个交叉路口都应该慎重选择,但具体怎么抉择,这时要遵循内心的声音,未来不要为此次选择而懊悔。毫无疑问,一个人的科研能力及科研态度也非常重要,勤奋、进取、求实、融洽、创新、责任,这六项准则缺一不可。为了搞研究,你是否能为此牺牲掉娱乐休闲的事件?你是否具备那份敏锐的洞察力?你是否能有独当一面的勇气和毅力?这是我们每个人需要进一步思考,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内心。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得无所得也”。树立远大的理想十分关键。在这个人才济济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成功的人却寥寥无几。若想做的人上人,必须能够吃得苦中苦。这次的科学院之旅开阔了我的实业,结识到了许多五湖四海的朋友,也找到了自身的差距。事件还在流淌,我能做的就是,把握好每一分钟,早些做好准备,抓住机遇,展现自我。
行走在路上,前方风雨兼程,我已准备好了……
李爽(山东大学)
认识真正的科研
时间,是个神奇的东西。有时的一天,睁眼、吃饭、发呆,时间就那样流逝,然后,一天就过去了,碌碌无为。但是在夏令营的这几天,每天都是一番洗礼,每天都是一个转折。学到了太多太多,脑袋里硬邦邦的,装满了前所未闻的各种知识,每晚睡觉前必须消化吸收一番才能睡去,可谓天天充实到爆。
首先的开营仪式,朱所长的一番话令我感动,也是我第一个看的的科研人科研为国的使命感。之后,见到了之前只能在网上看的照片的牛人,各种院士,青年才俊。听着他们讲的话,近距离地聆听大学者的声音,有一种使命感被带动了起来。之前我眼中的研究生,只是大学生的一种延续,这次的夏令营之行让我彻底改变了想法。科研,真正的科研,是需要寂寞、勤奋、创新,等等的结合。科研,不仅仅是说说而已。今天的学者,谁会看到他们昨日凌晨未熄的灯火?要有今天光辉的成就,就要先历经严肃、认真、艰苦的昨日的奋斗。
参观廊坊实验室,我知道了世界一流的实验设备是什么样子,听着前辈给我们讲这些设备的原理,觉得特别神奇,想象着自己如果在这个实验台上工作的话会是一种什么感觉。第一次近距离看这些以前想都无法想象的东西,觉得收货真的无法仅仅用语言来表达。
最头脑风暴的是下午的学术沙龙。这是一次较深入的谈专业的知识、思想。比较解剖得深入的一次谈话。专业方面的知识因为与我本科的专业也不是太靠近,所以尽管努力去听了还是没怎么听懂。但是从各位老师、师兄师姐的身上我学到了精神。一个人、一个科研人必备的心理思想,用田师兄的一句话:要从一开始对自己定好位。这场沙龙的时间超出预期太多太多,但是我们都意犹未尽,科研的过程应该就是这样吧,当你对什么感兴趣的时候,就会忘记时间。
今天,上午的沙龙主题是科研人的成长足迹。有四位年轻有为的科学家给我们介绍他们的科研道路。有从小就牛,一直一路牛过来的,也有一步步从迷茫走向成功的。总之,不管是哪种方式成功的,这一路走来都是充满了汗水的足迹。他们在台上谈笑风生,这份自信是沉淀后的精华。只有真正有内涵的人才能自如地展现自己。
下午的颐和园之行很遗憾,因为我身体不舒服的原因,没有和大家一起去。但是晚上的聚餐大家玩的很嗨。第一次大家放开了玩,交流感情,气氛很融洽,时间也过得超级快。
总之,这次的夏令营之行让我觉得没有白来,收获比比之前任何一个五天都丰富。所以,我真的特别希望能来这里继续学习,让我之后的每个五天都能收获别处十天的东西。
总要看到更广阔的天地,你才知道自己有多渺小,才能知道自己还要做出的努力还有多少。
在工热所的一天
工热所夏令营即将结束了,我获得了许多方面的帮助,对于自己的科研道路也有了更明确的定位,在这几天中,我觉得给我最深刻的一天就是今天,2014年7月17日。
今天上午,我们参加了工热所举办的“科研人的成长经历”学术沙龙,赵庆军、刘启斌、田振玉、陈海生四位中科院工热所未来的中坚力量给我们带来了他们呢的科研经历,其中有几点特别受用:“老一辈科学家对科学的热爱,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踏着别人的脚步前进,超越就无从谈起!”,“听从自己内心,把科研与兴趣结合起来。”这几句话再结合几位科研人的成长经历,让我明白了:科研是寂寞的,但如果能够结合自己的兴趣并怀有对国家社会和自己的责任感,最终在科研道路上的收获一定是物超所值的。
下午的参观颐和园活动是一次给我意料外收获的活动。我本以为只是像旅游一样的活动,但得到的只是却是大量的我国古代人文知识的宝藏。其中导游每每讲起英法联军的侵略造成的我国文化遗产重大损失时,我的心都会隐隐作痛,从而更加激发了我对于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的责任感,使我坚定了科研能够帮助国家真正强大起来的观点,让我对自己的选择更加的认同。
总之,这一天收获颇丰,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天。
中科院工热所之旅
7月14日,拖着小小的行李箱,在搭乘了2趟地铁之后,终于在641路公交行驶的过程中,我看到了我的目的地——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红红的大楼上这几个黄字格外耀眼。迈进研究所的大门,在工作人员热情而又耐心的引导下,我顺利的完成了报到工作。当晚,吕老师对我们接下来几天的工作做了详细的讲解。
7月15日,上午我们举行了开营仪式。会上朱俊强副所长和金院士向我们大体上介绍了工热所的情况,而具体的各个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等基本情况是在下午的报告会上由各个实验室的负责人讲解的。通过老师们的系统而全面的阐述,我对研究所有了由面及里的深层次的了解。但是说实话,一下午下来,经过大量的知识轰炸,头脑显然有些不清醒,晚上回到宿舍,看看自己所记录的东西,更是深感科研的魅力。
7月16日,在理论上了解各个实验室的工作情况后,今天上午我们便来到廊坊研发中心,从感官上了解科研内容,看到一个个高端的实验平台安放在各自的位置上,听到各位老师不断的说出的专业性很强而我听不懂的词汇。我深觉科研的神秘和伟大。站在它的面前就让我有一种想征服的欲望。下午的学术沙龙也让我有机会近距离与老师沟通。通过交流我学会了怎样思考未来的发展之路。学会了如何搞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我的灵魂得到了升华。起初搞科研读研究生只是个人的梦想,但并没有想太多,只是觉得学术应该一直搞下去。但是经过一个师姐的自述后,我发现来到这里搞科研应该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要对科研有着满腔的热忱,要以国家的任务为己任。于是当晚躺在床上,我也想了很多,我端正了自己的科研态度,并决心踏踏实实的研究,为自己的祖国贡献一份力量,也希望祖国越来越强大。
7月17日,上午我们在报告厅开始了主题为“科研人的成长足迹”的报告。在会上,四个研究员和副研究员很详细的从高中毕业讲起谈自己的人生之路。通过一上午的交流后,我发现原来曾经在自己眼中看来的科学家,也曾是一名普通的高中生,大学生,所有的成就是靠自己一步步辛苦的打拼换来的。其实我们与他们没有区别。只要我们坚持,认真,创新,主动,终有一日,我们会站在同样的人生高度上取得同样的成就。这更让我坚信,我也一定可以。下午我们一行人参观颐和园,在游园中增进了彼此的感情。回来后,餐桌上大家的游戏更将现场的气氛和友谊推到了高潮。
明天就要开结营仪式了,短短的5天时间,让我见到了魅力十足的中科院,让我见到了科研氛围浓厚的工热所,跟让我见到了众多和蔼可亲的研究员。来到这里,我收获了先进的技术,对工热所也有了进一步系统而又专业化的认识,同时也高兴认识了许多伙伴们。我也衷心希望自己能够借助这个平台实现自身价值。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我们明年再会!
参加2014年工热所夏令营之感想
在5月份一次偶然的浏览网页,我发现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要举办夏令营的通知,听说中科院学术科研很强,又由于本专业是热能与动力工程,所以怀着希望与好奇,我申请了工热所的夏令营。
时值七月,在天津宝成集团实习的我突然收到好友的消息“你被工热所夏令营录取了!”然后我高兴坏了,有点儿不相信。然后我打开好友发给我的链接证实,立即买了哈尔滨到北京的票,假期人员流动大,我只买到了站票。因为我对工热所的向往,站也是值得的。13号我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车,14号安全抵达北京,车站的13个小时里,很累,也很快乐。
14号中午抵达的工热所,接待我的是一位学长,非常友好,帮我们分发资料,还帮我们提包,带我们去住宿的地方,介绍我们吃饭的地方。我感到工热所的友善。走进工热所的那一刻,我就感觉到这里的安静,没有大学校园的喧嚣,也没有机关处的凝重,这里静谧,这里是一个适合静下心来钻研做自己喜欢做的科研的地方,而我喜欢这份安静,这是工热所给我的最初感受。晚上吕老师和徐老师及各位辅导员及志愿者们给我们开了简短的会议,吕老师还特地为在七月份生日的同学准备了大蛋糕,老师也很和蔼可亲,让我感觉像回到了家一样,我看出了老师的细心,爱心和责任感。在接下来的几个日子里,各位老师和学长学姐们精心的安排活动,无声的付出,让我很是感动。我想说,中科院工热所不仅有科学,而且有深厚的人文情怀。
15号上午的开营仪式里面,朱副所长给我们介绍了工热所的历史,现在和未来。让我对工热所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更好的把握自己未来的方向!接下来聂超群研究员精彩的报告让我美不胜收,至今意犹未尽,他把传热学,流体力学,热力学三大基础科学的历史给我们捋了一遍,这是大学里没有的。老师对热力学理解的深度让我看到老一辈科学家的严谨,务实和坚持!金红光院士的发言让我真心感受到大师的风范。一切高贵的品质都是无声的,无形的,质朴的。这也正是我们青年一代所需要学习的,在这个急功近利,浮躁的渴望成功的时代,金院士正是我们所要学习的榜样,只有耐得住寂寞,才拥得了繁华,科研如是,人生亦如是!接下来下午的各个实验室的介绍,使我对工热所有了更细致的了解,再加上廊坊实验室的参观,我对工热所各实验室有了初步的了解,也有了自己的定位。16日下午我选择了煤的清洁燃烧和新能源两方向的学习沙龙。17日上午,由向飞老师主持的学术沙龙系列:科研人的成长足迹,让我受益匪浅。受邀的4位年轻的科学家的学习,科研经历,还有他们对待人生中比较大的选择时,他们是如何做到的,他们用他们的故事和经验告诉我们以后要走怎样的路,如何正确的选择,走出一条成功之路,就像陈海生老师所说“理想,专注,坚持,创新”是他科研之路成功的4大法宝,因为理想所以专注,因为专注所以坚持,再加上创新型思维,成功就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但凡成功的人都是一步步走出来的,要怀着感恩之心,是你所经历的一切成就了现在的你,向4位学家学习!
17号下午参观了颐和园。晚上安排的集体用餐,小伙伴们玩得很欢快,吃得也很嗨,感谢工热所为此次夏令营活动付出过的所有人员,特别是吕老师,徐老师及各位辅导员,谢谢你们!接下来的小组会议,我们每个人都为自己的此次夏令营之行作了简要的总结,很愉快!
此次中科院工热所夏令营给我最深的感受有以下几点:
这里有一大批热爱科研,投身科研,淡泊名利的科研工作者,而且卓有成就;
这里的老师、学长学姐很热心,周到,注重细节;
这里有一流的实验设备,有很好的科研平台;
能参加这次夏令营,并认识很多全国各高校的优秀的同学是我的幸运;
对进入工热所学习的渴望愈加强烈,打算回去看各位老师的论文,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最后谢谢各位老师,辅导员,志愿者们,谢谢你们无声的付出给了我们一个愉快的夏令营,谢谢你们!
李紫良(西北工业大学)
工热所夏令营回顾总结
盛夏的北京,来自全国十多所大学的学子们相聚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参加2014年度的动力,能源,环境暑期夏令营。我们怀揣着梦想与激情,细细体味着工程热物理所的成就与精神。
对于我,来自西北工业大学,一个有着浓郁军工背景的学校的学生,是为了寻找实现航空报国梦的平台而来到这里。在工热所参观学习的这几天中,通过所见所闻,我很有感触。
聂超群老师,年近六十,是一位博学仁厚的长者,聂老师讲:“我一生在做的就是把压气机特性图中的喘振边界这条线向上平移一小段。”是的,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但从中我看到了聂老师的认真,坚持与奉献,这是榜样的力量,可以鼓舞我们青年学子不断奋进。
朱俊强老师,我坚信朱老师一直都有着一颗做科研的心,也一样有着航空报国梦。朱老师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头人,白手起家,攻坚克难,着实让人佩服。朱老师也应是每一位有志于航空发动机事业的人的榜样。
另一位我深有感触的老师便是赵庆军老师,赵老师是做航空发动机新技术的探索研究的。在其身上有着深深的对国家建设的责任感和对祖国的热爱及对祖国航空发动机的信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正是有着像这么一批老师的存在,让我对工热所有了深厚的归属感,是我相信:在这里,我可以完成我的梦想,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中科院工热所夏令营总结
怀着对工程热物理的浓厚兴趣,我有幸成为工程热物理所夏令营的一员,中科院自小在我心中就是一个让我深深仰望的科研机构,尤其是其中的院士,研究员,他们就是我心中的科学家,当我被这个所录取参加夏令营的时候,我就充满了期待。
通过这几天夏令营生活,我从中收获了知识,扩展了视野,获得了珍贵的友情。
第一天,开营仪式,我第一次见到了我心中的偶像,听了金红光院士,朱俊强副所长,聂超群研究员的报告,我感觉科学家是如此平易近人,当然,他们在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和他们对科研的执着让我深深佩服。下午,我听了研究所七个实验室的介绍,是我对整个所的基本研究方向有了初步的认识,国家能源风电叶片研发中心主要以风能叶片和新型燃气轮机为研究方向。能源动力研究中心主要研究重型燃气轮机和先进动力循环及能源动力系统,燃气轮机实验室主要研究航空发动机和地面燃气轮机。循环流化床实验室主要研究循环流化床技术及节能技术。分布式供能与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研究能源梯级利用,储能研发中心研究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目前研究1.5MW实验平台。传热传质研究中心研究高强度传热及微尺度流动。
第二天上午,我们参观了廊坊实验中心,我看到了各种大规模设备,好多都是国内首创的研发,让我对研究所的工作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比如1.5MW的压缩空气储能平台书国际首创,太阳能热利用,将甲醇分解产生合成气的技术,以及小型飞机的首飞。下午,我参加了先进推进与动力学术沙龙,从各位老师,师兄师姐的介绍下,使我对燃气轮机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也使我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这个部门下有好多团队,有压气机方面的,有搞燃烧学的,有搞地面燃气轮机的,有搞航空发动机的,有研究微型内燃机的等等。让我对各个方向产生了更为浓重的好奇心,同时也让我不知所措,不知该以何为研究方向。
第三天,听了各个老师的成长经历,我感觉科研就是一个不断摸索,执着追求的过程,不管你之前学过什么,只要你现在朝一个方向使劲,就会有不错的成绩,下午的颐和园游览让我心情稍稍放松,感觉是个不错的安排。晚上的小型会议,让我对这几天的生活有了全面认识,大家都扩展了视野,又收获了友情。希望明天的面试顺利!期待进入工热所的科研生活!
在工程热物理所的一天
不知不觉,在工程热物理所的夏令营时间已过去了一大半,虽然在工程热物理所的每一天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感触,但不得不说,今天是我认为我在中科院度过的最有意义、最欢乐的一天。
今天早上的活动安排是“科研人员的成长足迹”,负责老师为我们邀请来了两位研究员,两位副研究员以及一位高级工程师作为主持,与我们来分享他们的成长及科研经历。虽然他们年纪都不大,但他们取得的成绩却是让我很震撼,也让我很向往。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师们和蔼的笑容、严谨务实的科研态度、耐得住寂寞的成功品质以及他们身上闪烁的个人魅力。在大学里面接触的教授都有很大的官腔及很大的自我膨胀感,而在我们工程热物理所所接触的研究员甚至院士,都让人感觉很平易近人,这让我感受到了真正科研人所具有的良好品质。
在上午的学习过程中,有那么几句话让我受益匪浅,至今存留在我的脑海之中。第一句话是“不向前走,你永远不知道前方的结果;不翻高山,你永远看不到山那边的风景”;第二句话是“若不想做,总会找到不做的借口;若想去做,总会找到做到方法”;第三句话是“科技得到发展,国家才有力量”。这几句话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说明了科研的方法、态度及其重要性,让我在以后的生活、学习、工作中会不时用来自勉,激励我前进。
今天下午的活动是参观颐和园。在游玩的同时,我们不仅观赏了美丽的自然、人文风景,也对古代人们的智慧、才华感到惊讶,同时对清代的皇室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作为第一次来北京的我而言,颐和园是我接触到的第一处名胜古迹,相信今天下午的游玩,将在我的人生中留下最深刻的参观记忆。
晚上回来之后,工程热物理所安排我们集体就餐。虽然吃的只是简单的自助餐,但重要的是大家在一起的交流、接触。在今天的晚餐之前,我们一个小组内的成员之间的关系式很淡的,但通过今天晚餐之后的游戏环节,我们不仅记住了每个组员的名字,还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增进了友情,享受了一个愉快地夜晚。如果这个晚餐在刚开营的时候进行的话,相信这几天我们组员的关系将会更加深厚。
晚餐过后,我们组内召开了小组会议,大家都谈了一下在工程热物理所这几天的收获与感悟。就我个人而言,我在这里看到了平等友善的学术风气,先进完善的设备技术以及知识渊博的科研人员,找到了自身的不足,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如果有机会希望能来到这里,度过自己的研究生生涯。
最后,分别将近,也许我们的相遇只是漫漫生命中的一道风景,也许几年后我们早已断了联系,只是,相遇是缘,相聚是份。希望我们的营员们都能在今后的生涯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功。
最后的最后,真心的感谢工程热物理所给了我们这样一次宝贵的机会,让我们从单纯的理论认识到了先进的实践,让我们从闭塞的象牙塔里走了出来,让我们在建立珍贵的友情的同时,开阔了眼界,明确了前行的道路。
廊坊实验室参观
在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丰富多彩的夏令营生活即将结束的时候,回想这些天的点点滴滴,每天都过得十分快乐和充实。感谢中科院给了我们这样一次机会,近距离的接触能源领域在国内最先进的技术;感谢师兄师姐们的关心照料,让我们远道而来的的学子感受到家一般的亲切和温馨。
在中科院的每一天都进行着头脑风暴,每一天都收获匪浅,其中给我触动最大,印象最深刻的是廊坊实验室的参观。一个国家发展离不开创新,而创新依赖于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需要配套的实验设施。中科院的实验室是我见过的设施最齐全,规模最大,管理体系最健全的实验室。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储能实验室,学长耐心的给我们讲解了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原理,让我们对储能技术有一个宏观的概念。其次又对比了压缩空气储能与水储能技术的区别,水储能更经济,但是使用区域受地理环境的制约,而压缩空气储能在全国各地都可以使用。
其次,参观的是循环流化床实验室,该实验室分为热态实验和冷态实验,我们参观的是冷态部分,主要是研究所里面工质的流动状态。我们看到了该实验室适用的锅炉是有倒角,为了减少热偏差,学长告诉我们说,正八边形的均匀性最好,但是由于目前大多数锅炉都是矩形,为了推广方便,做成倒角矩形,更利于客户接受。让我们了解到,我们科研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而是为了能够实际投产,除了考虑技术指标,经济指标也必须考虑。
接着我们参观了分布式实验室。首先我们看到的是槽式太阳能板,该太阳能板聚焦太阳能,将甲醇分解为一氧化碳和氢气,该合成气的焓值增加,有利于能量的高效利用。分布式实验室创造性的提出了电冷热三联产技术,将能源梯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最后我们参观了传热传质等其他实验室,通过这次实地参观,将平面知识立体化,我们在快乐的氛围中进一步的了解了各个实验室的研究内容,是一次十分有意义有价值的活动。
上午参观实验室结束,下午安排的学术沙龙活动,解决了学生们在参观实验室过程中积累的疑问,两次活动互相弥补,让我们真正的融入实际的考研氛围之中。
来到中科院十分幸运,感谢热物理所给我们的找个机会,真心的祝福工热所越来越美好!
不得不说再见
——记工热所夏令营
五天,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转眼间,到了分别的时候,此时伤感、不舍,但更多的是高兴与感恩。
高兴的是认识到了来自五湖四海各个高校的精英同学。是缘分让我们彼此相遇,是梦想让我们一同走进工热所。成百上千份资料中筛选出几十人,足以说明大家的优秀,优秀的你我来到同一个地方求知探索,展示优点,发现不足。知识与知识的交流,认识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各个不同学校的教学育人,是大家具有不同方面的侧重理解,互相补充,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感恩的是工热所给我们广大学子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刚报名时,是师兄师姐的热情招待,耐心引导帮助;到所后,是各位大牛老师的讲解、分享。家的感觉顿时袭来,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同时也感到自己是那么得幸运有机会来到工热所。和蔼的老师,先进的实验条件,全国顶尖的科研实力无不吸引着我,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
走走停停,回首五天时光,温馨、感恩、快乐……无论用多少形容词都无法表达夏令营的美好,也难以说出自己的心声。总之,这段时光会停留在记忆的深处,宁静恬淡直到永远。
胡宇非(中南大学)
中科院工热所夏令营有感
经过几天的参观,学习,我看中科院再不似以前那般,如木中月,镜中花,而是一个充满生机与力量的组织,像青年小伙,朝着一个又一个目标前行。而我对中科院的感情,也由之前的敬畏,转变为崇敬和渴望。我已被其散发出的气质所深深的折服和吸引。一言以蔽之:中科院,我已经爱上你。
从入营的第一天起,就得到了老师们周到的接待和安排,即使插曲不断,老师们也会很快处理;之后和老师交流专业和学习科研上的问题,老师们无不耐心解答,孜孜不倦,平易近人,解答无不深入浅出,妙语连珠。这是我爱上她的一个重要原因。爱上她,原因之二是其出众的科研。实验方面的实力。但是尚未建立起来的廊坊实验研发中心,就已经让我们叹为观止,见之前所未见,其实力可见一斑。爱上她,原因之三是中科院浓厚的科研氛围和一代代中科院人的研究精神。树立远大目标,专心于一点,甘于寂寞,能吃苦,能坚持等科研人所必备的优秀品质,以及“先做人,后做事”的谆谆教导,无一不让我受益匪浅,如当头棒喝,敲醒沉浸在自我世界的我。爱上她原因之四是对大师的崇敬和追寻。正是老一辈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才会有国家现在的科学水平和国际地位。同时,他们也奠定了中科院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培养了祖国下一代科学家。感受大师的魅力,深入了解中科院,是感受大师魅力的不二法宝,是追寻大师足迹的必经之路。
在爱上中科院的同时,我回观自己,我发现距离一个合格的科研人还有很大的差距。自己有目标,但总是遇难而退,不能及时找到指导;自己学习刻苦,但总是耐不住寂寞,时不时被外界诱惑,扰乱心神,分散注意力;自己喜欢动手,但没有思路,不知如何系统的设计实验,总是事倍功半等。面对自己的所爱,我深知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壮大自己,才有资格站在她的面前,表达出那份真挚的爱意。
最后,借前辈一句训诫来勉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期望在不久的将来,我有能力和资格告诉她:“我爱你”。
时光荏苒,一转眼,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夏令营的时间即将结束了。回首间,很多感触油然而生。
第一就是工热所地理位置恨优越。在这里能接触到多元化的人文气息,感受到北京的魅力,作为科研工作者,这种文化北京和地理优越性确实可以潜在的帮助更好的研究工作。同时开阔自己的视野。
但这些只是外在因素而已,其实最重要的是中科院这些大师们,这些可爱的科研工作者们!看到他们真真实实的在我们面前,和我们交谈时,你会感受到他们的谦逊,他们和蔼可亲的态度!没有一丝盛气凌人的姿势!学术沙龙,科研人的成长足迹,各个所的介绍反让我们了解了中科院工热所的整体方向,让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对工热所有个全面系统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在这些讲解中,让我们感受到工热所的人文魅力,科研人员的人格魅力!
廊坊实验室参观,让我明白了中科院的研究不是大学老师中那种研究,因为一般老师研究不会如此大规模。中科院工热所目标定位和大学根本不同,它是要用科技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动真格,用真本事的。学术沙龙让我能有机会和老师面对面交谈,对于自己疑惑的地方能让大师们亲自解答是一种荣幸!也让我亲身感受到科研人工作的严谨认真,接触到最前沿的气息。
最让我感动的是科研人的成长足迹,没有那一份成功不是靠汗水浇筑的,任何一位有成就的科研工作者,背后不知付出多少日日夜夜的研究,在遇到各种挫折困难后仍能坚持下去,不是所谓的运气等。在这个过程中,孜孜不倦,可能会为了一个实验而为之研究一年,两年,三年,甚至更长时间,没有后悔,没有埋怨,只有一种精神,一种动力,为了让自己的课题组,自己的技术,让国家科技水平在这一方面领先于其他国家,这种不计回报,只想奉献自己一身于科技事业的前辈们令人肃然起敬!
后来我们也有其他安排,如游玩参观等,这些安排让我们得到了放松,体会到北京的魅力四射,帝都的风土人情,令人回味无穷。
可以说,这短短的几天里,会在我以后的科研生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这几天让我真正明白了,看见了一种科学素养,一种科研态度,一种科研精神,一份追求科学的赤子之心!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夏令营一行有感
我叫陈曦,来自于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很荣幸收到研究所里的领导和老师的批准并来到工热所参加这次夏令营,更荣幸所里的领导给了学生能够阐明自己内心想法的机会。
其实,我能够参加这次夏令营说起来还是有一些“坎坷的”,从一开始在期末复习时间段里忙里忙外的一时疏忽了查看所里的公告通知,错过了回执的截止日期,到后来非常感谢徐老师能够原谅学生的这次错误,给了我来夏令营的这次机会,才让我能够在短短的时间内真正的开始了解科研的含义,知晓了科研是什么,科研做什么,科研怎么做这样在我心里闷了老长时间的三个疑问,知晓了我所在的工程热领域的大牛们在做什么,他们再怎么做,这些势必会对我以后的科研道路上的选择注入更多的深刻的思考。
在来中科院工热所之前就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他们让我着实自责,我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一科又一科课程里各种项目指标,工作参数指标,排放指标都比国外的差那么几个位数,眼睁睁的看着满课本国外的成套成套的经验公式;来到这儿之后,中科院工热所刷新了我的简介,我能看到的,能接触到的,不再只是锅炉、汽轮机、分布式供能、煤的气化、化学链燃烧、二氧化碳的捕集及其埋存,更加高大上的方向走入视界。这更让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责任感,我想,这几天夏令营给我的最大收获就是它赋予我深深的使命感,让我树立了要为祖国能源事业做些什么这样一个最基本的想法,可能这想法并不是那么清楚,但我已清晰地感受到它跃跃欲试的温存。
最后,真心希望能够来到中科院工热所这片神圣的土地继续研究生甚至博士的阶段学生,希望明天的面讨能够顺利。
工热所的一天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举办的暑期夏令营。之前中科院给我的印象是朦胧的,神秘的。通过这几天的了解,我发现了中科院除了高大上之外,朴实的一面和充满温情的一面。而几天来印象最深刻,感受最多的当属7月17号这一天了。
从上午的“科学家的成长之路”的学术沙龙活动就给了不一样的感觉,虽然前两天老师们的讲座也让人受益匪浅,但多少有些平淡。而这次的学术沙龙,不谈学术,不谈研究方向,就谈一些优秀科研人员的成长经历和体会,与这些杰出的科研人共同分享感受和经验。再加上向飞老师幽默的主持风格,更让整个会场充满了欢声和笑语。
下午和晚上让我对夏令营有了新的看法。颐和园集体游玩共同吃自助晚餐,做游戏玩真心话大冒险,大家真的high了起来,更增进了彼此的俩接,加深了友谊,我感觉到这才是夏令营,有玩与学的结合,能接触更多的大师名家,能够结交更多的同学和朋友,真的是无比高兴和快乐。
工热所的这一天一方面让我明白,要想成为一名科研人要有的责任感,要敢于挑战“逆天”的工作,对于科研方向要有兴趣,在快乐中做研究。同时科研过程要认真、刻苦和努力,耐得住寂寞。另一方面我也看到工热所科研人员乐观的态度和活动的丰富性。在这里我有一种家的感觉,无比幸福。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这次暑期夏令营真是令人难忘,而7月17号这一天更是让我铭记于心。
工热所,梦起航的地方
“中国人自己搞出的理论,首先要为中国人服务”,每当我走过吴仲华老先生的雕像前,我的脑海中就会响起吴仲华先生这句名言。在我看来,这句话正概括了中科院工热所人的精神,那种令我为之深深感动的为科研为祖国甘于奉献的责任和担当精神。
在吕燕老师的精心安排之下,我度过了一个充实而又难忘的暑期夏令营。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我们营员聆听了院士、研究院的精彩报告,参加了学术沙龙,与科研人员面对面的交流学术问题,参观了工热所在廊坊的实验基地。还参观了颐和园,参加了聚餐。这一切,都加深了我对工热所得了解,加深了我对科研工作的那份责任和担当精神。在开幕式上,金红光院士说,能源与动力是未来人类发展的重要问题,我们工热人必须要担当起这份责任。在研究院成长之路交流会上,五位老师都提到了搞科研既是自己的兴趣,更是自己的责任,这让我深深感动,我想,这正是支撑他们追求自己梦想的动力吧。
在这几天的参观学习中,我也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地方,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这并不是以往印象中的那么冰冷的机构,而更像是一个温暖的家。刚来报到的时候,我们的辅导员怕我们自己找不到地方,就亲自把我们送到宿舍,像大哥哥大姐姐那样叮嘱我们生活的细节。还有那个老是冲我们笑的保安小哥,由于刚开始没有发门卡,他不厌其烦的为我们开门关门。招生办的吕燕老师对我们更是关怀备至,事无巨细。研究所的研究员则耐心地向我们讲解介绍各种科研知识。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却没有一点隔膜感,正是工热所给了我们归属感。
每当我凝视着吴仲华先生的雕像,我就想起了工热所人的精神,想起了工热所带给我的家的温暖。我非常渴望能来工热所学习工作,继承吴仲华老先生的精神,在科研工作的道路上奋勇前进。工热所将会是我梦起航的地方!